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如何使MySQL的索引更高效,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,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,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完!MySQL中的InnoDB引擎使用B+Tree结构来存储索引,可以尽量减少数据查询时磁盘IO次数,同时树的高度直接影响了查询的性能,一般树的高度维持在 3~4 层。B+Tree由三部分组成:根root、枝branch以及Leaf叶子,其中root和branch不存储数据,只存储指针地址,数据全部存储在Leaf Node,同时Leaf Node之间用双向链表链接,结构如下:从上面可以看到,每个Leaf Node是三部分组成的,即前驱指针p_prev,数据data以及后继指针p_next,同时数据data是有序的,默认是升序ASC,分布在B+tree右边的键值总是大于左边的,同时从root到每个Leaf的距离是相等的,也就是访问任何一个Leaf Node需要的IO是一样的,即索引树的高度Level + 1次IO操作。我们可以将MySQL中的索引可以看成一张小表,占用磁盘空间,创建索引的过程其实就是按照索引列排序的过程,先在sort_buffer_size进行排序,如果排序的数据量大,sort_buffer_size容量不下,就需要通过临时文件来排序,最重要的是通过索引可以避免排序操作(distinct,group by,order by)。MySQL中的表是IOT(Index Organization Table,索引组织表),数据按照主键id顺序存储(逻辑上是连续,物理上不连续),而且主键id是聚集索引(clustered index),存储着整行数据,如果没有显示的指定主键,MySQL会将所有的列组合起来构造一个row_id作为primary key,例如表users(id, user_id, user_name, phone, primary key(id)),id是聚集索引,存储了id, user_id, user_name, phone整行的数据。辅助索引也称为二级索引,索引中除了存储索引列外,还存储了主键id,对于user_name的索引idx_user_name(user_name)而言,其实等价于idx_user_name(user_name, id),MySQL会自动在辅助索引的最后添加上主键id,熟悉Oracle数据库的都知道,索引里除了索引列还存储了row_id(代表数据的物理位置,由四部分组成:对象编号+数据文件号+数据块号+数据行号),我们在创建辅助索引也可以显示添加主键id。对比一下两个索引的结果,n_fields表示索引中的列数,n_leaf_pages表示索引中的叶子页数,size表示索引中的总页数,通过数据比对就可以看到,辅助索引中确实包含了主键id,也说明了这两个索引时完全一致。上面证明了辅助索引包含主键id,如果通过辅助索引列去过滤数据有可能需要回表,举个例子:业务需要通过用户名user_name去查询用户表users的信息,业务接口对应的SQL:我们知道,对于索引idx_user_name而言,其实就是一个小表idx_user_name(user_name, id),如果只查询索引中的列,只需要扫描索引就能获取到所需数据,是不需要回表的,如下SQL语句:SQL 1: select id, user_name from users where user_name = 'Laaa';
SQL 2: select id from users where user_name = 'Laaa';
SQL 1和SQL 2的执行计划中的Extra=Using index 表示使用覆盖索引扫描,不需要回表,再来看上面的业务SQL:select user_id, user_name, phone from users where user_name = 'Laaa';
可以看到select后面的user_id,phone列不在索引idx_user_name中,就需要通过主键id进行回表查找,MySQL内部分如下两个阶段处理:Section 1: select **id** from users where user_name = 'Laaa'
//id = 100101Section 2: select user_id, user_name, phone from users where id
= 100101;将Section 2的操作称为回表,即通过辅助索引中的主键id去原表中查找数据。MySQL的索引时B+tree结构,即使表里有上亿条数据,索引的高度都不会很高,通常维持在3-4层左右,我来计算下索引idx_name的高度,从上面知道索引信息:index_id = 4003, page_no = 5,它的偏移量offset就是page_no x innodo_page_size + 64 = 81984,通过hexdump进行查看其中索引的PAGE_LEVEL为00,即idx_user_name索引高度为1,0f a3 代表索引编号,转换为十进制是4003,正是index_id。全表扫描从左到右依次扫描整个B+Tree获取数据,扫描整个表数据,IO开销大,速度慢,锁等严重,影响MySQL的并发。对于OLAP的业务场景,需要扫描返回大量数据,这时候全表扫描的顺序IO效率更高。索引扫描通常来讲索引比表小,扫描的数据量小,消耗的IO少,执行速度块,几乎没有锁等,能够提高MySQL的并发。对于OLTP系统,希望所有的SQL都能命中合适的索引总是美好的。主要区别就是扫描数据量大小以及IO的操作,全表扫描是顺序IO,索引扫描是随机IO,MySQL对此做了优化,增加了change buffer特性来提高IO性能。分页查询优化业务要根据时间范围查询交易记录,接口原始的SQL如下:表trade_info上有索引idx_status_create_time(status,create_time开发云主机域名),通过上面分析知道,等价于索引**(status,create_time,id)**,对于典型的分页limit m, n来说,越往后翻页越慢,也就是m越大会越慢,因为要定位m位置需要扫描的数据越来越多,导致IO开销比较大,这里可以利用辅助索引的覆盖扫描来进行优化,先获取id,这一步就是索引覆盖扫描,不需要回表,然后通过id跟原表trade_info进行关联,改写后的SQL如下:很多同学只知道这样写效率高,但是未必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改写,理解索引特性对编写高质量的SQL尤为重要。分而治之总是不错的营销系统有一批过期的优惠卷要失效,核心SQL如下:在Oracle里更新500w数据是很快,因为可以利用多个cpu core去执行,但是MySQL就需要注意了,一个SQL只能使用一个cpu core去处理,如果SQL很复杂或执行很慢,就会阻塞后面的SQL请求,造成活动连接数暴增,MySQL CPU 100%,相应的接口Timeout,同时对于主从复制架构,而且做了业务读写分离,更新500w数据需要5分钟,Master上执行了5分钟,binlog传到了slave也需要执行5分钟,那就是Slave延迟5分钟,在这期间会造成业务脏数据,比如重复下单等。优化思路:先获取where条件中的最小id和最大id,然后分批次去更新,每个批次1000条,这样既能快速完成更新,又能保证主从复制不会出现延迟。优化如下:先获取要更新的数据范围内的最小id和最大id(表没有物理delete,所以id是连续的)Extra=Using where; Using index使用了索引idx_status_create_time,同时需要的数据都在索引中能找到,所以不需要回表查询数据。以每次1000条commit一次进行循环update,主要代码如下: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,要充分利用辅助索引包含主键id的特性,先通过索引获取主键id走覆盖索引扫描,不需要回表,然后再通过id去关联操作是高效的,同时根据MySQL的特性使用分而治之的思想既能高效完成操作,又能避免主从复制延迟产生的业务数据混乱。熟悉了索引的特性之后,就可以在业务开发过程中设计高质量的索引,降低接口的响应时间。对于使用REDUNDANT或者COMPACT格式的InnoDB表,索引键前缀长度限制为767字节。如果TEXT或VARCHAR列的列前缀索引超过191个字符,则可能会达到此限制,假定为utf8mb4字符集,每个字符最多4个字节。可以通过设置参数innodb_large_prefix来开启或禁用索引前缀长度的限制,即是设置为OFF,索引虽然可以创建成功,也会有一个警告,主要是因为index size会很大,效率大量的IO的操作,即使MySQL优化器命中了该索引,效率也不会很高。业务发展初期,为了快速实现功能,对一些数据表字段的长度定义都比较宽松,比如用户表users的昵称nickname定义为varchar(128),而且有业务接口需要通过nickname查询,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,查询users表最大的nickname长度为30,这个时候就可以创建前缀索引来减小索引的长度提升性能。key_len=515,由于表和列都是utf8mb4字符集,每个字符占4个字节,变长数据类型+2Bytes,允许NULL额外+1Bytes,即128 x 4 + 2 + 1 = 515Bytes。创建前缀索引,前缀长度也可以不是当前表的数据列最大值,应该是区分度最高的那部分长度,一般能达到90%以上即可,例如email字段存储都是类似这样的值xxxx@yyy.com,前缀索引的最大长度可以是xxxx这部分的最大长度即可。可以看到优化器选择了前缀索引,索引长度为123,即30 x 4 + 2 + 1 = 123 Bytes,大小不到原来的四分之。前缀索引虽然可以减小索引的大小,但是不能消除排序。在单列索引不能很好的过滤数据的时候,可以结合where条件中其他字段来创建复合索引,更好的去过滤数据,减少IO的扫描次数,举个例子:业务需要按照时间段来查询交易记录,有如下的SQL:开发同学根据以往复合索引的设计的经验:唯一值多选择性好的列作为复合索引的前导列,所以创建复合索idx_create_time_status是高效的,因为create_time是一秒一个值,唯一值很多,选择性很好,而status只有离散的6个值,所以认为这样创建是没问题的,但是这个经验只适合于等值条件过滤,不适合有范围条件过滤的情况,例如idx_user_id_status(user_id,status)这个是没问题的,但是对于包含有create_time范围的复合索引来说,就不适应了,我们来看下这两种不同索引顺序的差异,即idx_status_create_time和idx_create_time_status。从执行计划可以看到,两种不同顺序的复合索引都存在的情况,MySQL优化器选择的是idx_status_create_time索引,那为什么不选择idx_create_time_status,我们通过optimizer_trace来跟踪优化器的选择。对比下两个索引的统计数据,如下所示:MySQL优化器是基于Cost的,COST主要包括IO_COST和CPU_COST,MySQL的CBO(Cost-Based Optimizer基于成本的优化器)总是选择Cost最小的作为最终的执行计划去执行,从上面的分析,CBO选择的是复合索引idx_status_create_time,因为该索引中的status和create_time都能参与了数据过滤,成本较低;而idx_create_time_status只有create_time参数数据过滤,status被忽略了,其实CBO将其简化为单列索引idx_create_time,选择性没有复合索引idx_status_create_time好。复合索引设计原则将范围查询的列放在复合索引的最后面,例如idx_status_create_time。列过滤的频繁越高,选择性越好,应该作为复合索引的前导列,适用于等值查找,例如idx_user_id_status。这两个原则不是矛盾的,而是相辅相成的。一般情况下,如果表users有复合索引idx_status_create_time,我们都知道,单独用create_time去查询,MySQL优化器是不走索引,所以还需要再创建一个单列索引idx_create_time。用过Oracle的同学都知道,是可以走索引跳跃扫描(Index Skip Scan),在MySQL 8.0也实现Oracle类似的索引跳跃扫描,在优化器选项也可以看到skip_scan=on。适合复合索引前导列唯一值少,后导列唯一值多的情况,如果前导列唯一值变多了,则MySQL CBO不会选择索引跳跃扫描,取决于索引列的数据分表情况。也可以通过optimizer_switch=’skip_scan=off’来关闭索引跳跃扫描特性。以上是“如何使MySQL的索引更高效”这篇文章的所有内容,感谢各位的阅读!希望分享的内容对大家有帮助,更多相关知识,欢迎关注开发云行业资讯频道!
这篇文章主要为大家展示了“mysql中如何查询前90%的数据值”,内容简而易懂,条理清晰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疑惑,下面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研究并学习一下“mysql中如何查询前90%的数据值”这篇文章吧。 先创建实验数据create table t(query…
免责声明:本站发布的图片视频文字,以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:360163164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