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主要讲解了“linux的数据一致性和io类型怎么理解”,文中的讲解内容简单清晰,易于学习与理解,下面请大家跟着小编的思路慢慢深入,一起来研究和学习“linux的数据一致性和io类型怎么理解”吧!对linux内核来说,读写要经过层层路径,才能真正读写硬盘。从io路径来说,io要经过page cache,io调度队列,dispatch队列,ncq队列和硬盘cache,才能真正到达硬盘。Page cache:page cache是linux内核提供的缓存接口,page cache的名字就说明内核是通过page单元(通常4K大小)来管理cache。读操作首先在page cache查找,如果找到,就复制page cache的内容返回,找不到,才真正调用下层处理。写操作,buffer io 写到page cache就返回,真正的磁盘写,是由内核的pdflush内核线程负责IO调度队列:Linux内核提供了四种io调度算法,as,deadline,cfq,noop。每种调度算法都实现了一个调度队列,io首先在队列中排序(noop最简单,不排序),然后根据条件,决定是否到dispatch队列。从调度队列下发,涉及一个unplug的概念。也就是说,调度队列通常处于阻塞(plug)状态,当执行unplug操作时,io离开调度队列,开始下发。unplug是个循环动作,将调度队列的所有io都尝试下发,直到不能下发为止。
总结一下,执行unplug有下列条件:第一个io启动了三毫秒的定时器,定时器到了,会unplug,开始下发io请求超过设定的限制(缺省是4),执行unplug,开始下发Sync标志的io,立即unplug,开始下发。Barrier标志的io,清空调度队列后,执行unplug,开始下发一个io执行完毕,也要unplug队列。dispatch队列:dispatch队列对应用关系不大。但是内核层对日志文件系统的joural数据,提供了一种barrier io,这个主要在dispatch队列实现。Ncq队列:
NCQ是sata硬盘自身的队列。(sas硬盘的队列叫TCQ)。NCQ队列是由操作系统创建的,但是加入到NCQ队列的io,是由硬盘来决定执行顺序。为了实现这个,NCQ队列创建在内核的DMA内存中,然后通知硬盘,至于硬盘选择那个io执行,是硬盘自身选择的结果。硬盘cache:
硬盘cache是硬盘内部的cache。如果打开硬盘cache的话,写硬盘的io,首先是到硬盘cache,而非直接落到硬盘。Pdflush提供了四个参数来控制回写。在内核实现中,pdflush的回写策略控制还比较复杂。但是简单一点说,内核缺省情况下,每5秒钟扫描脏页,如果脏页生存时间超过30秒(缺省数值),就刷脏页到磁盘。详细的可参考本人写的《linux内核回写机制和调整》一文。从上文的分析,通常的io写,到page cache层就结束返回了,并没真正写到硬盘。这样机器掉电或者故障的时候,就有丢失数据的风险。为了尽快下io,系统又提供了一些措施解决这个问题。O_SYNC:打开文件的时候,可以设置O_SYNC标志,在page cache的写完成后,如果文件有O_SYNC标志,立即开始将io下发,进入调度队列。随后将文件系统的meta data数据也下发,然后开始循环执行unplug操作,直到所有的写io完成。和回写机制比较,O_SYNC没有等脏页生存30秒,就尝试立即下发到硬盘。O_SYNC本质就是io下发,然后执行unplug操作。O_SYNC的几个问题是:写page cache时候要把io拆成4k的单元。回写也是每次写4K的页面,如果是大io,就需要内核的调度层把4k的io重新再合并起来。这是冗余的过程每个io都要立即unplug,这样就不能实现io的排序和合并。O_SYNC的性能相当低。如果多个进程并发写,不能保证写操作的顺序。Ncq队列根据硬盘磁头的位置和磁盘旋转位置确定执行的顺序。一般是meta data数据一起写,这样存在不同步的风险。如果硬盘cache打开了,那么写只到硬盘cache就返回了。存在丢数据的风险。通常存储厂商都要求硬盘cache关闭。不过腾讯的服务器都是打开硬盘cache的。O_DIRECT:打开文件的时候,可设置O_DIRECT标志。O_DIRECT不使用内核提供的page cache。这样读操作,就不会到page cache中检查是否有需要数据存在。而写操作,也不会将数据写入page cache,而是送入调度队列。O_DIRECT执行写io的时候,会置WRITE_SYNC标志。这个标志在io进入调度队列后,会执行一次unplug操作。而不是像O_SYNC那样,循环执行unplug操作。为了避免O_SYNC每个写io都要阻塞等待的问题,系统提供了fsync和fdatasync系统调用,可以让应用层自己控制同步的时机。Fsync:fsync将文件范围内,所有的脏页面都下发到硬盘。然后也要将脏的元数据写到 硬盘。如果文件的inode本身有变化,同样需要写到硬盘。Fdatasync:fdatasync和fsync的区别其实很轻微。比如ext2文件系统,如果文件的inode只有轻微的变化,fdatasync此时不更新inode。典型的轻微变化是文件atime的变化。而在ext3文件系统,fsync和fdatasync是完全一样的。不管是否轻微变化,都要回写inode。Fsync和fdatasync都是对整个文件的操作,如果应用只想刷新文件的指定位置,这两个系统调用就失效了。所以新的内核还提供了sync_file_range来指定范围写。不过要注意,sync_file_range是不回写文件的meta data。必须应用层保证meta data没有更新。Pdflush提供了四个参数来控制回写。在内核实现中,pdflush的回写策略控制还比较复杂。但是简单一点说,内核缺省情况下,每5秒钟扫描脏页,如果脏页生存时间超过30秒(缺省数值),就刷脏页到磁盘。从上文的分析看出,内核没有为用户态提供保证顺序的,确定写到硬盘的系统调用。但是对于内核文件系统来说,必须提供这样的接口。比如日志文件系统,必须要数据落到硬盘后,才能修改元数据的日志。否则,出错情况下就可能造成文件系统崩溃。为此,内核专门提供了一个barrier方式实现日志的准确写到硬盘。文件系统的barrier io,意味着,这个barrier io之前的写io必须完成。同时,在barrier io完成之前(是真正写到硬盘,不是写到cache就返回),也不能有别的写io再执行。为此,上文分析的dispatch 队列完成了这个功能。当写io从调度队列进入dispatch队列的时候,要检查是否是一个barrier io。如果是barrier io,dispatch首先在队列中插入一个SCSI命令SYNCHRONIZE_CACHE,这个命令指示硬盘cache刷所有的写io到硬盘。然后再下发barrier io,之后再插入一个SYNCHRONIZE_CACHE命令,指示硬盘将刚才的barrier io真正写到硬盘(还有一种方式,是通过命令携带FUA标志实现不经过cache直接下盘)。感谢各位的阅读,以上就是“linux的数据一致性和io类型怎么理解”的内容了,经过本文开发云主机域名的学习后,相信大家对linux的数据一致性和io类型怎么理解这一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,具体使用情况还需要大家实践验证。这里是开发云,小编将为大家推送更多相关知识点的文章,欢迎关注!
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有关云计算的概念、原理、分类、特点和应用是什么,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,为了让大家更加了解,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,希望大家根据这篇文章可以有所收获。 导读:对于云计算的阐述,我们将从云计算概念、原理、分类、特点和应用这5个方面展开。 01…
免责声明:本站发布的图片视频文字,以转载和分享为主,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,本站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;如果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:360163164@qq.com举报,并提供相关证据,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。